软件开发的最早模型的着眼点是以系统设计为中心的,典型的例子有系统流程图和结构设计。多系统环境中不同系统间的相互数据传输也在观察之中。在过去的25年中,许多项目团队发现从另一个视角观察问题极其重要,即最终用户的视角。同时出现了用例、建立业务流程模型以及建立其他形式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型。最近企业高层领导开始尝试如何使软件开发与最终用户、业务目标保持一致。
业务需求建模语言介绍了4大类22个模型,便于宏观审核,最终达成一致。它把模型按目标、人员、系统和数据(OPSD)进行分组。这些区域代表四种信息类型,在全面分析解决方案时需要加以考虑。
- 目标类型:用在更早期的意向阶段,关注于业务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满足这些业务目标。
- 人员类型:是看哪些人会对设计中的系统感兴趣,他们需要系统做什么,以及将如何使用系统。
- 系统类型:指的是新系统所有功能的环境、接口和事件。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传统的分析方法类别,由于软件方式会有突发的变化,这些分析方法经常被认为已经过时了。但这些旧的方法也许不全面但不见得是错误的。当然,上世纪70年代的系统分析方法本身是不够完善的,例如,它对目标没有足够的重视因而分析经常出错。
- 数据类型:指的是定义业务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以及探索在系统内如何使用信息。虽然数据类型不仅包括数据分析,而且包括状态模型和报告分析,但是数据类型也是非常传统的,我们是从现代视角重新看待老的话题。
需求模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复杂性,它们相互依存。目标和功能有关,功能和流程有关,流程和用例有关,用例和用户接口有关。
•
•每一类RML类别都有一个首要模型,完全有可能捕获用于创建该模型的所有信息。一旦确信模型是完整的,就表明你已经完全界定了分析范围。例如,对于一些IT系统,所有可能的利益相关者可以从组织结构图中确定,后者可以用来创建解决方案的组织图。因此,也就产生了完整的利益相关者访谈名单。通过创建一个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组织图来界定分析,确定没有遗漏利益相关者。
•每个RML类型的首要模型分别是业务目标模型(目标)、组织结构图(人员)、生态系统图(系统)和业务数据图(数据)。
•合理使用每个类型的首要模型,界定分析范围,创建全面信息的基础。随着分析进展到更详细的RML模型,判断模型是否完整变得越来越难。例如,随着更深入地了解每个用户的业务流程,确认用户完成的所有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。使用多个模型能帮助填写空白
•